發展優勢特色食品產業 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3月30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發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張崇和會長署名文章——《發展優勢特色食品產業 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文章對國務院11部門《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做出政策解讀,并提出輕工食品行業貫徹《意見》精神的具體工作安排。(全文如下)
發展優勢特色食品產業
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 張崇和
食品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食品工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站位高、措施實,必將成為新時期推動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和地方經濟振興的重要指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將組織食品行業學習貫徹《指導意見》,提高農產品深加工率,做大農副食品加工業;加強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做強食品制造業;滿足消費升級和品質生活需要,做優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在全國培育建設一批特色食品產業基地,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強力支持。
01 食品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食品工業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3大類、18中類和61小類,覆蓋制糖、制鹽、罐頭、焙烤、乳品、釀酒、添加劑、發酵等多個工業門類,也是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撐。2022年食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6%,利潤同比增長9.6%,利潤增速高于全國工業13.6個百分點。食品工業以占全國工業5%的資產,實現7%的營業收入,創造出8%的利潤,為國民經濟穩增長做出突出貢獻。進一步培育好傳統優勢食品工業,對推進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對端穩端好“中國飯碗”,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都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02 食品工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食品工業和農業關系緊密,水果魚肉是罐頭、飲料的原料,米面蛋奶是焙烤食品的原料,五谷雜糧是釀酒的原料,甘蔗甜菜是制糖的原料。食品工業在鄉村振興中恰逢其時,在產業振興中大有可為。據統計,輕工業50%的行業、70%的產值涉及農業,輕工行業涉農人員近2億人。各食品企業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這是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命和活力所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
03 落實《指導意見》做強做優食品工業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國家戰略部署,積極探索新時代輕工業發展新路徑,深入落實《指導意見》,圍繞園區消費引導品牌建設做強做優食品工業,為努力建設“創新輕工、品質輕工、綠色輕工、智慧輕工、時尚輕工、特色輕工、放心輕工、技能輕工”做出貢獻。
一是推動創新發展。2022年食品行業75項科技成果通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鑒定,65個項目入圍2022年度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獎。食品行業現有45家輕工業重點實驗室和4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到“十四五”末,食品行業將建成100家輕工業科技創新平臺,努力實現核心技術自立自強。二是加速實施“三品”戰略。以高水平標準引領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目前輕工業《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已連續發布9批,其中食品行業有109項新產品入選。到“十四五”末,將推動食品行業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數量達到200項。三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要把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設計、節能節水先進技術引入全行業,鼓勵企業推進綠色低碳和安全發展,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食品行業現有365家綠色工廠,占全國總量的10%。爭取到“十四五”末,食品行業綠色工廠數量達到600家。四是推動數字賦能發展。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與食品行業深度融合,建設數字化生產線和智能工廠,完善食品安全溯源體系,讓人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吃得健康。五是推動集聚協同發展。食品行業現有產業集群42家,占輕工業產業集群的15%。今后將推動地方擇優統籌發展,利用原料基地區位優勢,加強產業鏈協同配套,到“十四五”末,爭取建成食品產業集群80家,力爭培育1-2個世界級食品產業集群。六是加快人才支撐、技能拓展。充分發揮高??蒲性核?、行指委等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積極作用。舉辦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大力推廣糕點面包烘焙師、糖果巧克力制造工、評酒師等食品行業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每年評價1萬名技能人才。到“十四五”末,食品行業技能人才達到180萬,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60萬,滿足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需求。
相關新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輕工業網” 的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輕工業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輕工業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輕工業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之傳播,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于轉載之日起30日內進行。
4、免責聲明:本站信息及數據均為非營利用途,轉載文章版權歸信息來源網站或原作者所有。